3月31日,光大银行召开2024年度业绩发布会。行长郝成什么叫加杠杆炒股,副行长齐晔、杨兵兵、刘彦,首席风险官(候任)马波,董事会秘书张旭阳等多位高管首次亮相年度业绩发布会,为投资者及媒体答疑。
业绩报告显示,2024年光大银行实现营业收入1354.15亿元,同比减少7.05%;实现归母净利润416.96亿元,同比增加2.22%。截至2024年末,该行资产总额为69590.21亿元,较年初增长2.75%;不良贷款率为1.25%,与年初持平。
光大银行的这几项基础经营指标,在2024年多数上市银行实现营业收入与净利润双增的背景下,并不算优秀。深入研读该行财报发现,2024年光大银行依然面临存款持续流失、零售业务盈利收缩,资本内生能力较弱等多重困境。
此外,光大银行大方分红,每10股派发现金股利0.85元,叠加中期已发行已派发的现金股息,合计现金股利总额为111.67亿元,占合并报表中归属普通股东净利润的30.14%,相较2023年明显提升,然而,这似乎依然未能讨好到二级市场投资者。
3月31日,光大银行A股收盘价3.78元/股,较3月28日下跌1.05%。
“我行厉行勤俭节约,强化运营管理和成本管控,业务及管理费用同比下降1.7%。同时加强风险管控,降低信贷风险成本,计提资产值损失同比下降22.2%。”业绩发布会现场,行长郝成表示,将持续增强风险管理能力,深入推进重点领域风险防范化解,聚焦价值创造、坚持创新驱动。
01
零售业务利润降9成
营业收入连续三年下降,零售业务利润降九成。
年报显示,2024年光大银行营业收入1354.15亿元,同比减少7.05%,这已是光大银行连续第三年营业收入下降。其中,2023年营业收入1456.85亿元,同比下滑3.92%;2022年营业收入1516.32亿元,同比下滑0.73%。
2024年,光大银行的利息净收入为966.66亿元,同比减少108.14亿元,降幅10.06%,近六年来,光大银行首次利息净收入低于千亿元。
这一变化与其净息差变动有关,年报显示,2024年该行净息差下降20个基点(1个基点为0.01个百分点)至1.54%。
图片
年报中,光大银行营业收入最高的是零售金融业务。2024年,光大银行零售金融业务营业收入550.96亿元,同比减少98.53亿元,下降15.17%,占总营业收入的40.69%;公司金融业务收入为507.42亿元,占总营业收入的37.14%。
零售金融业务利润占比却大幅收缩。截至2024年末,零售贷款余额1.48亿元,占总贷款的37.68%,较去年初收缩2%。零售金融业务利润仅为2.81亿元,同比减少64.6亿元,降幅95.83%,仅占利润总额的0.55%。
进一步拆解零售业务营收,其中净利息收入429.63亿元,同比下降11.89%,占全行净利息收入的44.44%;非利息净收入121.33亿元,同比下降25.04%,占全行非利息净收入的31.31%。
据光大银行副行长齐晔介绍,在零售信贷方面,2024年光大银行加大了普惠贷款和消费贷款投放力度,其中普惠贷款增量居行业前列;下半年,该行加大了房贷投放力度,房贷规模增长出现边际改善。
在零售贷款方面,截至2024年末,光大银行零售贷款余额为1.48万亿元,同比减少301.97亿元,降幅约2%。
其中,不含信用卡的零售贷款余额为1.11万亿元,同比增加276.07亿元,增幅2.56%。信用卡透支余额为3756.89亿元,同比减少590.3亿元,降幅13.58%;信用卡业务收入331.56亿元,同比减少99.04亿元,降幅23%。
年报提及,2024年光大银行不断完善预警强制应对机制,重点防控地方政府债务、房地产和信用卡等领域金融风险。其中,对信用卡业务持续加强风险治理,坚持严格审慎的新客准入,实施差异化审批授信策略,主动压降存量风险资产,提升不良资产清收回款效能。
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光大云缴费业务转化零售客户较年初增长8.9%,沉淀关联存款较年初增长8.43%。
2024年4月,光大银行董事长吴利军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聚焦大公司、大零售、大场景三大重点领域,推动建设具有光大特色的数字金融发展新模式。
然而,从上述数据不难发现,光大银行的零售金融占总营业收入40.69%,利润贡献却只有0.55%,风控环节或许是利润锐减的原因。
2024年,光大银行零售贷款、对公贷款计提的信用减值损失差距也进一步拉大,零售信用减值损失为310.34亿元,对公贷款信用减值损失为71.69亿元,相当于76%计提的信用减值损失用在了零售银行业务。
通常银行计提的信用减值会形成拨备,用于发生信用风险后的损失冲销,零售减值损失的高计提,也侧面反映出光大银行的不良暴露主要发生在零售贷款上。当零售不良暴发,银行不得不消耗大量拨备快速处理零售不良,并计提更多的减值损失,最终对利润形成一定侵蚀。
这也让原本一直未设立首席风险官职务的光大银行,今年2月突然聘任具有多年零售业务风控经验的马波担任“首席风险官”。
光大银行2024年净利润还能维持正增长,与其大幅减少信用减值损失的计提,以及在业务及管理费上进行“节流”有关,其中,信用减值损失少提了115.53亿元,业务及管理费用同比减少6.77亿元。
光大银行在“节流”方面,包括多名高管降薪及高层人员数量的调整,其中,副行长齐晔、杨兵兵去年降薪超10万元,董事会秘书、首席业务总监张旭阳降薪近40万元。
截至2024年末,光大银行员工共计47,982人,相较2023年末增员400人,高级管理层人数与中层干部人数2022年以来逐年下降走势。具体来看,高级管理人数404人,较2023年减少14人,较2022年减少33人;中层干部管理人数4931人,较2023年减少36人,较2022年减少69人。外籍员工人数24人较2023年减少5人,基层员工人数则有所增加。
图片
支出方面,2024年,光大银行业务及管理费403.65亿元,同比减少6.77亿元。成本收入占比29.81%,同比增长1.64%。
其中,职工薪酬费用226.63亿元,同比增加5470万元,以此计算,2024年光大银行人均薪酬约为46.4万元,较上年增加7600元。
图片
展望2025年,光大银行年报称,在当前经营环境和监管政策不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争取实现贷款增长不低于4%。
光大银行董事长吴利军在年报致辞中表示,2025年全面赋能基层一线,集中力量打造特色业务和产品,发力“阳光科创”“阳光财富”“云缴费”“阳光投行”“阳光交银”“阳光金市”等六大特色业务,铸就市场独特品牌。
02
多项违规罚单
2025年,光大银行在短短三个月内被罚超2000万元,违规罚单累计已超过2024全年,多名高管因违规被处罚落马。
今年1月17日,光大银行扬州分行被扬州金融监管分局处罚60万元,扬州分行金融部总经理也被罚款6万元。
距离扬州分行处罚仅10天,1月27日,光大银行因11项违法行为被中国人民银行警告,没收违法所得201.77万元,罚款1677.06万元,合计罚款1878.83万元。涉及的违法类型包括违反账户管理规定、与身份不明的客户进行交易等。
同时,时任法律合规部副总经理兼反洗钱管理中心总经理在内的12名责任人被罚款1万~18万元,多人被警告。
2月8日,国家金融监管总局上海监管局公布的行政处罚信息显示,光大银行上海分行因员工行为管理严重违反审慎经营规则,被罚款150万元。同时,多名高管因违规行为受到警告、罚款及终身禁业等处分。
3月28日,光大银行扬州分行再次因违规发放流动资金贷款,被扬州金融监管分局行政处罚40万元,时任光大银行扬州江都支行副行长王建,因违规发放流动资金贷款被禁止从事银行业工作五年。
图片
图片
图片
经初步统计,今年1月~3月,光大银行被罚款累计已达2128.83万元,涉及违规发放贷款、违反审慎经营规则等,其中,信贷业务成为违规重灾区。
在公司治理方面,光大银行的ESG报告明确写有“反腐败制度建设”:建设领导干部廉政档案,对任职领导干部开展干部廉政谈话及专题警示教育。然而,在过去几年的金融反腐浪潮中,光大银行却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之一。
今年3月18日,黑龙江大庆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公开宣判中国光大集团股份公司原党委书记、董事长李晓鹏受贿案,李晓鹏因受贿罪判处有期徒刑十五年,并处罚金600万元;对其犯受贿罪所得财物依法予以追缴,上缴国库。
根据公开报道,2023年10月,光大集团原董事长李晓鹏因“违规借用管理和服务对象钱款、持有非上市公司股份,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及职权、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为相关单位和个人在贷款授信、企业融资、业务为亲属经营活动谋利”,“既想当官又想发财,长期以权谋私”等一系列违法违规行为被“双开”。
2024年12月10日,光大集团原党委书记、董事长唐双宁也在任职光大集团期间涉嫌严重违纪违法,因贪污、受贿案一审宣判,被判处有期徒刑12年,并处罚金130万元。
除了董事长以外,光大银行前副行长张华宇、光大银行首席业务总监张博、光大控股前行政总裁陈爽、光大证券前董事长薛峰、光大银行交易银行部原总经理夏伟等先后因贪腐落马。
从一系列的处罚事实,两名董事长及多名高管落马来看,不仅暴露了这家股份制大行在内控制度建设方面存在的明显不足,光大银行内部管理漏洞依旧存在什么叫加杠杆炒股,也为公司治理的可持续带来挑战。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实盘配资排行榜_国内配资平台排行_最大的配资公司观点